合川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船王卢作孚力挽狂澜,成功组织宜昌大撤退 [复制链接]

1#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www.txbyjgh.com/m/

年10月底,在湖北省宜昌市的码头上,一位精干瘦小的男子正在冷静沉着地指挥着船员和登船的旅客。

只见每个人都在仓促地搬运着自己的行李,想要尽早登船,快速离开这里。

这个貌不起眼的指挥者叫卢作孚,被人称作“船王”,他是长江上最大船运公司民生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兼总经理。

卢作孚当时正在实施一项重要的任务,把3万多难民和9万吨抗战物资,在40天内从宜昌撤退转移到川渝地区。

由于作战时期的形势吃紧,这场被称为“宜昌大撤退”的行动,在所有人看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卢作孚却圆满地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壮举。

正是这次大撤退,不仅挽救了民族工业,也为抗日的持久战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

那么,作为船运大亨的卢作孚,又是如何力挽狂澜创造奇迹的呢?

年,卢作孚出生在位于重庆西北的合川县。因家境贫寒,他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然后前往成都独自谋生。

在成都合川会馆,卢作孚凭着自学修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

17岁那年,卢作孚加入了同盟会,相继参与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等反清救国的运动。

然而辛亥革命后,四川并没有出现安定发展的新气象,各路军阀盘踞一方,混战不休。

四川的出路在哪里?卢作孚感到深深的困惑和绝望。

21岁那年,卢作孚独自前往上海。他第一次在长江上眺望自己的家乡合川,也是第一次对川江航运有了切身的感受。

在上海,卢作孚结识了著名的教育家黄炎培,并深受其思想影响。

短短一年时间内,卢作孚感觉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目标,那就是教育救国。

年,在四川军阀杨森的支持下,卢作孚在成都的少城公园里创办了一个教育馆。

根据史料记载,当年这里有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和体育场,活动丰富,并且全都是免费对平民开放。

就在卢作孚准备进一步大施善举之时,没想到杨森在一次战役中战败了,教育馆创办一年后不得不停办。

卢作孚痛心疾首,他意识到在纷乱的局势之下,教育必须有实业为依托,只有实业才能救国。

回到合川,卢作孚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开始筹划创办事业,他发现当时的川江航运主要以货运为主,因为货运最赚钱。

但是由于各行业公司之前恶性竞争,市场混乱不堪,他决定另辟蹊径,在合川与重庆之间经营定期短途客运。

于是,在亲戚朋友和地方绅士的支持,卢作孚筹集了不到一万元的资金,购置一条仅仅70余吨的小客船,成立了民生船运公司。

每天,客轮在固定时间与固定码头开出,风雨无阻,一时间民生公司名声大噪。

年9月,卢作孚到东北进行了一番考察,他发现东北众多实业已被处心积虑的日本人所牢牢的控制。

从东北回来后,卢作孚将民生总部从老家合川迁到重庆,同时展开了一场速度惊人的并购,并且他开出的并购条件都非常优厚。

只要有愿意出售轮船的,民生公司就照价购买,愿意合并的,公司也尽力帮助还清债务,在一年时间内,民生公司就合并七家国内航运公司。

到年,民生公司已拥有轮船46艘,总吨位两万多吨,成为中国内河航运最大的民营企业。

年7月,爆发了卢沟桥事件。

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自此,数以万计的难民和不计其数的物资开始向大后方撤退。

可当时前往四川的水运航线中,三峡河道险象环生。

即便坐船,乘客和货物也必须在宜昌港口下船再换载大马力小船才能继续顺江而上。

而进入四川,能够完成换载的轮船几乎都在一个人手里,这个人就是卢作孚。

年,宜昌城内人满为患,混乱不堪,不仅有10万等待入川的军政人员,还有不计其数的难民。除此之外,还存有9万吨战略物资和军工器材需要托运。

为了保家卫国,卢作孚和民生公司全体员工,无条件投入到了战斗中。

可更为严峻的现实摆在了眼前,每年12月长江就将进入长达五个月的枯水期,在枯水季节,三峡水位将大幅度降低,大量礁石就会出现,船行三峡将变得更加凶险。

当时,从宜昌到重庆的轮船,一条船最多只能坐人。

人们都在忙着找门路买船票,当时还有数千名保育院的难童滞留在宜昌。

得知这一情况,卢作孚立即下令,所有在宜昌码头启程的船只必须免费附带至少50名儿童上船,否则不得在重庆和宜昌码头停靠。

正是卢作孚这道命令,挽救了成千上万名儿童的性命。

在当年,民生轮船从宜昌到重庆需六天时间,但是在卢作孚看来,一艘轮船走了,他可以让船两天后回来,秘诀就是卢作孚为宜昌大撤退制定的“三段式航行”。

民生公司可调用24条船,依照吨位分为大中小三个船队,分别投入到分解开的三段江面。

大吨位船队投放最下游第一段、中吨位船队投放在中游第二段、小吨位船队投放在上游第三段,这样一来最大的运力也会被发挥出来。

年10月24日,第一艘满载物资和人员的轮船从宜昌起航,此时的卢作孚正在凭借一己之力,全力打通中国的生命通道。

其实卢作孚自己也不清楚,在日本人到达宜昌之前,究竟是否能把岸上的物资和百姓全部撤离,他能做的只是埋头抢运。

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后,日军对于宜昌的轰炸更加肆无忌惮,几乎每天都有日本的飞机在川江上空对往来的运输船只进行狂轰滥炸。

船行三峡本来以为已十分凶险,再加上日军飞机的轰炸,让卢作孚的行程愈加艰难。

到了11月中旬,眼看40天抢运期已过去一半儿,货物却只运行了1/3,而枯水期也即将到来,面对越来越多船员的死亡和船只的损毁,卢作孚又该如何应对呢?

卢作孚为每艘轮船装上无线电台,以便随时接听军方发来的空袭警报,尽量让轮船提前躲避。

由于三峡航道狭窄弯曲,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日军飞机不敢冒险实施低空轰炸,因此轮船能够提前靠近岸边,借助悬崖遮蔽。

可是这样一来,轮船预定的航行时间无法保证,再加上遭遇日军的轰炸,船只要么维修,要么彻底报废,整个抢运再次陷入运力不足的困难。

卢作孚经过几番思考,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所有轮船开通夜航。

在今天看来,任何一艘现代化的轮船上面都会装备有雷达或者GPS定位系统,借助这些电子设备,轮船夜航和在白天航行没什么区别。

可是在那个年代,夜航几乎等于盲人骑瞎马。

在那一个又一个漆黑的夜晚,连日本的飞机都放弃了轰炸,民生公司轮船是如何安全的在三峡航道穿行呢?

这一切要多亏了民生公司的船长们,他们对川江的每一处峡口,每一块礁石,每一处漩涡都烂熟于心,正是因为他们的胆识和丰富的经验,才得以让夜航顺利实施。

在这个民族存亡的危机时刻,民生公司的船员面对夜航的三峡凶险选择了义无反顾,迎难而上。

眼看战火就要一步一步逼近宜昌,卢作孚心力交瘁,宜昌没有重兵把守,一大堆物资和难民就会成为日军烧杀抢掠的对象。

还好,因为日军运送补给极为困难,所以攻打宜昌的计划一直没有实施,这样宜昌总算在战火中获得了一丝喘息的机会,而卢作孚的救亡行动也有了一个缓冲的时间。

年11月下旬,三峡水位越来越低,中水位轮船已经不能在川江继续航行,卢作孚临危不乱,他组织民生公司员工改用木船和拖船,装载剩下的物资日夜运输。

年12月,民生公司轮船在这次大撤退中成功地完成了使命。

在预定的时间内,滞留在宜昌的全部人员和2/3的机器物资都被全部运完

年8月抗战胜利后,由于在抗战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国民政府多次嘉奖卢作孚和民生公司,蒋介石还颁发了胜利勋章。

然而民生公司在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光被日军炸沉的船只就有9艘,严重损毁7艘,共有名船员牺牲,76人伤残。

这些在轮船上被日军炸伤炸死的船员和水手们,和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的战士们一样,是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而英勇献身的英雄。

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开辟出了一条水上的生命通道。

卢作孚和他的民生船运公司,其保家卫国的丰功伟绩注定要光荣的被载入史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