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原创刘晓博
中国第四大城市群——成渝地区,终于迎来了梦寐以求的大利好!
今天(10月20日)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全文发布。
这意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式跟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一起,纳入了国家战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包括以下地区:
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
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
这个区域的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年常住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6.9%、6.3%。
6.9%的人口,贡献了全国6.3%的经济总量,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成长中的经济圈。重庆、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带动小弟们一起致富、一起成长。
1、为什么叫“双城经济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既没有使用“城市群”,也没有使用“都市圈”,这是为什么?
我的理解是:之所以不用“都市圈”,因为面积太大了,达到了18.5平方公里,相当于大湾区面积(5.6万平方公里)的3.3倍。
也就是说,在四大城市群里,成渝地区可以排到第三,仅次于长三角的35.9万平方公里,以及京津冀的21.8万平方公里。
“规划”里有这样一句话:要求成渝双城经济圈“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群发展格局”。
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质就是“城市群”。叫双城经济圈,只是为了突出这个区域的特征:有两个超大城市,而没有一个明显的“第三城”。
2、重庆、成都谁更重要?
国家在很多规划里都明确过:成渝地区是两大中心,成都和重庆。
但相比之下,谁更重要?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个名称看,成都在前。但这不意味着成都更重要,而只是顺应了传统的表达方式。
就好比广深一样,虽然深圳已经在城区人口、GDP、汇聚资金等诸多方面超过了广州,但大家仍然习惯说广深,这是历史形成的。
但重庆是直辖市,成都只是副省级城市。对此,规划还是有所照顾的。比如里面提及了“重庆”这个全称57次,提到成都43次。这就是中国式规划的玄妙之初,每个城市被提及的次数,都是被考虑和计算过的。
而且在规划的绝大多数地方,如果重庆、成都并列,一般都是重庆在前。
3、战略定位以“国内中心”为主
每个城市群的规划,都有其明确的定位。
比如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及了“全球”21次、“世界”27次;而成渝的规划,提及“全球”6次、“世界”9次。
国家对于这个区域的“战略定位”,更强调具有“全国影响力”:
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我查阅了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的新一轮规划,里面都使用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说法。而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里,没有使用这种说法。
规划里出现的6次“世界级”分别是:“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2次、“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次、“世界级机场群”1次。
所以,虽然成渝是中国第四大城市群,但却未能跻身一流城市群。它只是二类城市群里的老大。原因很简单,成渝地区缺少真正的一线城市。
即便如此,规划还是给成渝双城经济圈提出了比较高的目标:
到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到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重庆、成都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注意,这里的“现代化国际都市”里,没有“大”字。
4、尚未拿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头衔。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里,对于未来的科学中心布局,是这样说的:
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未来中国的发展非常倚重科技创新,一共有三个层次的中心:最高的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授予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
第二层次,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前授予了四个地方: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
第三个层次,是“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成都和重庆,一直希望联手申请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由于是两大强二线城市联手,所以也最有可能。
刚刚公布的规划,有专门的“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章和“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的一节。
但是请注意,“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这句话里,缺少了“国家”两个字。说明尚未拿到这个非常稀缺的顶级头衔。
不过这没有什么,我相信经过成渝地区的继续努力,最终一定可以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在成渝创新空间里,重点提及了如下片区:
统筹天府国际生物城、未来科技城和成都高新区等资源,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瞄准新兴产业设立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发机构,建设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依托重庆大学城、重庆高新区等,夯实智能产业、生物医学发展基础,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
其中西部(成都)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这两个片区,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