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庆记忆主城那些消失的老地名,你知道 [复制链接]

1#

“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口吃两江水,认钱也认人。网红打卡地,耶,重庆地名生得扯哟!好扯呀?来嘛——一号桥、两路口、三溪口、四方井、五桂路、六店子、七星岗、八塘场、九龙坡、石桥铺。要想把这些搞清楚,你到重庆来,慢慢跟你说…”

地名作为一种汉字标签,作为一种城市的底蕴,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化与历史。如果说乡音是亲切的声音,那么地名便是亲切的文字。30年来,重庆新增了多个地名。同时,也有近千个老地名,消失在了时间的洪流中。记忆中的那些老地名,承载着记忆与乡愁,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有的老地名渐渐消失了。

会仙桥

会仙桥是解放碑环球金融中心那块地方的老名字,若干年前这里是一个池塘,传说上面有一座桥,有神仙来此聚会,因而得名会仙桥。

作为重庆时尚奢侈品行业的发祥地,会仙桥也曾风光无限,年这里建成了当时的重庆第一高楼——会仙楼。那时候去会仙楼屋顶登高望远的人络绎不绝,直到年会仙楼爆破拆除,现在60岁左右的老重庆人路过此地,总会忘不了当时的会仙桥与会仙楼。

纸盐河巷

纸盐河街,又称纸盐河巷,位于洪崖洞外,千厮门旁嘉陵江边,全长约有五百多米。有老居民循着记忆,找到位于千厮门大桥下方的一截堡坎,这是它最后的一段遗存。

据了解,在年爱国商人卢作孚的民生轮船公司创立。开辟的第一条航线,就是从纸盐河街的盐码头起航,驶到合川钓鱼城。而《红岩》小说里江姐去华蓥山,也从这里乘船出发。

然而由于地势较低,这里多次被洪水淹没,吊脚楼里的居民也陆陆续续搬走。在上世纪末,“纸盐河巷”逐渐衰败破旧。

图源:重庆晚报—慢新闻

木货街

木货街就是现在的较场口所在地。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是木器和竹器的集散地,满街都是卖木桶、扁担、绷子床的摊点。以前的小孩们就盼着赶场的时候,让大人们给自己买点小玩具玩。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台商投资修建得意世界,较场口开始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木货街在那时随拆迁而消失了。

依仁巷

依仁巷位于现在的渝中区大都会广场。在年前,渝中区有一个简陋的居民区,是由依仁巷、下小较场、水井院三条小巷组成,外部则有邹容路、五一路、正阳街、八一路将其围住,多数房屋是抗战期间在此落户的城市贫民修建的。

由于地处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交通方便,改革开放后依仁巷成为重庆个体私营经济的起源之地。一批最初的“万元户”也从这里起步,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及海外。

后来由于城市的建设发展,依仁巷变成了大都会,但迁出这里的老居民,还是习惯叫这个地方为依仁巷。

图源:重庆晚报—慢新闻

夫子池

夫子池是条街,也是一个水池,是重庆府文庙的泮池。

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后,各地都修建了文庙,祭祀孔子。重庆文庙是弟子员们,在此学习读书的地方,建在今二十九中学的位置,位于今临江门。

除了这些以外,下面这些可能是很多老重庆人的童年记忆:

川道拐:位于现雷家坡立交桥。几十年前,成群结队的黄牛、水牛在朝天门下船后,就被赶往川道拐的棚户区。

官井巷:是原靠近磁器街一段为大通巷,靠近杨柳街一段为官井巷,后两条巷子被合并为官井巷。清代,因官府在此修有水井而得名。官井巷位于现八一路现新华路之间,一头接较场口磁器街,一头接中华路。现已拆除。

小米市:现仅存地名,今万豪酒店前。因其长期是一个大米交易市场,称米亭子。重庆米粮业同业公会就在关庙街的一个大院内,米粮的大宗交易便在那里面进行。

天星桥:相传这里曾有一座建于清代的古桥,桥梁竣工时请来多名老翁踩桥,寓意“天上寿星降福”,故得名天星桥,后来此地便得名天星桥。据沙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如今此桥已消失。

烂泥沟:市民政局附近有一个地方,原名“烂泥沟”,现在这里已修成转盘,“烂泥沟”这一地名便已消失。

骡马店:在现在的新民街,沿韩国临时政府旧址旁阶梯上行,右拐下行出口即新民街。“文革”中改为火炬巷,年恢复现名。新民街附近原有百子巷、棉絮街、仓坝子、石灰市、鲁祖庙等街道。

鲁祖庙:曾经也的确有个祭拜鲁班的寺庙,后来,鲁祖庙便成了地名。

棉花街:在形容重庆十七门的民谣中有这样一句话,“千厮门,棉花包子雪白如银”,说的是千厮门旁的棉花街,嘉陵江流域的粮棉都在此卸货入仓,称之为棉花街。

还有杨家坟、鸭儿凼、筷子街、磨房巷、神仙口、三升殿、渔鳅石、一字街、花街子、燕喜洞、长安寺、过街楼、庆德里、香水顺城街、青年宫三圣店、矛家山、皂角临、水市口、撑花街等等……

这是一座会讲故事的城市,每一个地名都充满了重庆气息。这些老地名就像苍凉的老者,背负着开放与包容的老城故事。时光是无情的,它能流逝很多往事,但流不走的是一代代人,流淌在血脉里的浓浓乡愁。了解这些街名,解读这些街名的变迁,其实就是在解读重庆历史。

除了上面提到的地名外,你还知道哪些已经消失的老地名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