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suqitech.com/news/show-209062.html图
作者
大智若愚暖心男——素描“三些”先生郑光福●吴微(四川)在我进入四川省散文学会所认识的文友里,郑光福是最独特的一位。独特在哪里呢?一是特别爱喝酒。无酒不欢,无酒不吹,无酒不爱。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原因是他好杯中之物,又兼大方豪气,宴客时必先有酒上桌,这请朋友就算尽心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免了无酒的尴尬和面子跌份;酒过三巡,微醺上头,催生了场面的热闹劲,大家哄哄地恭维、互敬碰杯,这时,只要提到他的事,他顺口而出,说自己曾经当老师、当工人、做考古、当领导、写散文、填歌词等等,成就是有的,甚至找媳妇耍朋友的事也暴出,简直笑料一箩筐,一桌酒客更加来劲开怀,嘴无遮拦地怂恿再说一些生猛一点的,他可不傻,脸虽绯红,酒气外泄,挤牙膏一样,半吞半吐,左右而言他,让听者心痒难耐,最后冒出一句:“要吹大家吹,要说大家说!俗人罢雅客罢,我就当好吃些、耍些、写些的三些先生得了。”众人一时泄气,大笑不止。往往说到这个份上,预示这顿饭局圆满成功,聊天结束,他去结账,送人,散伙。我认识他,是某次在五大花园的农家乐,那时省散文学会要成立一个什么分会,前会长想让他来当分会的负责人,把他叫来说事,想听听他的打算。饭前会长和几个人打麻将去了,园子里就他独自坐在那里气定神闲地喝茶,我见到他一番交谈,彼此算是认识了。他乐呵呵的性格,待人又实在又厚道,虽觉有些木讷迟钝,亲和力超好,人缘超级棒,相处中感觉不到压抑,我对他顿生好感。结果那天前会长也没有和他说出所以然来。麻将打完后吃饭,他也喝了酒,兴许是前会长不喜热闹吧,气氛比较拘谨,当时我真没有看出他有酒后放谈的癖好。接触得多了,方知我和他居家相近。我们不时相约喝茶,或河边打麻将,其间也认识了他单位的几位同事。当然最不幸、最遗憾的是,打过麻将的有三位去世了。后来,喝酒吃饭,跟着他混热闹,觉得生活不再沉闷,遇到我有苦大仇深的事向他倾述,他也好脾气地听着,间或说几句安慰式解气的话,轻巧巧释放了我积压的愤懑,让我感觉他是绝对站在我这边、维护我关心我的红颜知己。他身边的朋友很多,我想不仅是他出手大方待人真诚,而是他不计较、无心机、为人谦和洒脱,兼长着一张弥勒佛般的脸,貌似没心没肺的愚笨,其实藏着最高级别的人生哲学,演绎佛系很是通透,加上他良好的性格魅力,无形中引领你、影响你、凝聚着你,给你的生活灿烂,让你的心情纾缓,让你一想到他就笃定踏实,就会心一笑,大有蒲松龄“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的写照。二是他特别有学问,很自励。我们在省散文学会结识了几年,那阵子学会的文风比较好,交流学习一年有好几次,他经常在文友部给我们讲课。有一回他讲到写文章:“我提倡文章用‘脚’去写,我们在座的都应该用‘脚’来写文章。”我一听有些懵,常识是用手写用心写,怎么用脚来写?听他慢慢讲下去我豁然明白,所谓用脚写文章,就是要走出去深入生活,了解民情,扎根现实,亲历亲为搞调查,这是与闭门造车相悖的写作经验,朴素而深刻,简单又明确,没有复杂的堆砌,不搞华丽的粉饰,一切遵循自然去了解事物的内涵,剖析矛盾的本质,融进自己的感情,才会写出有意义的感人的作品。所以,我常读他的作品,感觉耐读、有味,原因也在于此。随后他讲了写《三根红苕记忆》的经历,感情上来,声音哽咽,很是感动了我们。这篇散文后来获得了四川散文优秀奖,实至名归。讲完了课,已是中午,光福自掏腰包邀请文友们去外面的馆子吃午饭,收获好评无数。有时候文友们说他“叫你光福不如叫光佛,你有一颗佛心,我们最喜欢了。”请文友吃饭的情况,在不同的地方多次发生。他时常对我说:“这些老人家和文友这么支持我,听我的课,坚持到结束,不容易啊。我出几个钱请客是理所当然的。”说得轻描淡写,其实反映了他尊重文友,珍惜友情,是一个有真正好品格有大格局的人,不佩服都不行。一来二往,我逐渐知道他加入了多个社会团体,又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员、四川省民俗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理事、成都市广播电视学会名誉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成华区作家协会理事、成都市金牛区作家协会理事,干过农民、工人、教师、图书管理员、田野考古、民间文学普查、记者到干部等工作,一步步由工人到高位,奋斗到今天,不可谓不丰富,不可谓不精通;又因为他生在成都本地,对这里的文化、考古、民间故事、地名拥有较深的知识,主编过《市郊天地》《企业之声》《川西风情》《地名趣谈》等,出版过《金牛区文物简目》《巴蜀留韵》《川西风情》《新闻釆写三十年集》等著作,不少作品发表在报刊上,影响极大极好,还有上百篇的作品获得过省、市、区各级奖项,是成都的名人、考古界的人才、地域的活地图、资深的记者,时常去机关学校、*营和一些社区学会讲学,或当专业评委,名声在外。有好几次我们到别的市县采风,他能如数家珍地把一些人文名胜向我们介绍;到了公园或博物馆,只要有他看上的书籍,会买上几本,说是回去读一读,多了解四川的典故,以后给别人吹牛有话题。这个时候,我对他就不仅是赞叹,简直是景仰了。前几年我在四川省散文学会《四川散文》杂志当编辑,光福经常发稿子来,我们相互交流学习。有时我会快嘴地指出他文稿里的不足,他也乐意接受,还痛快地说:“稿子交给你了,随便你比划,我放心得很。”这个引人注目的名人,让我编辑他的稿子,我受宠若惊,好在他性格豁达,信任多于评论,多少让我不至于战战兢兢。当他的稿子刊登后,他会感谢我,说一些让我听着汗毛乍起的话,却很是令我开心。当然我也有挑他刺的时候。有一回他写邛崃的奶汤面,唯独少写了一样面里要加的关键配料,我不客气地指出来,他立马在朋友圈承认自己的失误,让我想打击他戏弄他的机会都没有给。秋天的大闸蟹最肥美,我送给光福几只让他回去尝尝,他居然说不忍心杀生放了;而放生的河污染严重,那几只螃蟹怎么得活?他的善心真让人哭笑不得,这是不是愚钝?三是他特别重情重义。光福尽管许多时间要应酬和参加好些公众事务,但对父母的关心一直没有懈怠。前几年我们在“蓉西苑”参加金牛区作协活动时,他两次拉我去“跃进村”养老院看他的母亲,见到老妈安好他特别快乐,说自己是有福之人;他也隔三岔五去看父亲,常说自己是家中老大,念兹在兹,时时谨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劬劳之恩,昊天罔极。”没有父母就没有我的今天,感恩父母的高天深情,就应承担赡养父母的职责,尽孝要趁早,免得留遗憾。这些话里,透露出他爱父母、身为人子的孝道。有好友李贵平、乔德春去世,他伤心悲痛,写悼文、开纪念派对。我们参加金牛作协活动见面时,常听他念叨逝者的好,那种遗憾之情怀念之心,总让身边的朋友感叹。这样好人品的朋友,要说真的比宝石更贵重。还记得二〇一七年,我遭遇四川省散文学会“滑铁卢”离开时,无官身又回归白丁,过去和我貌似很好的朋友,渐行渐远了我的视线,甚至有意躲避不搭理我,可是光福始终如一当我是朋友,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约我出去喝茶打麻将吃饭,开车拉我出去看成都的名胜,去寻找开得最美的芙蓉花,去看驷马桥、看祭祀台,直接给我上课说,我现就让你知道什么叫用“脚”写散文……根本不在乎我过去和现在的身份,这让我感动万分。试问,真正的朋友是不是像他这样,如一杯醇厚的清茶,给你唇齿留芳回味无穷?是不是把每个恶劣的缝隙给你填满,予你阳光和笑容的暖男?是不是宁愿把幸福切成块给你分享,不求回报的君子?是不是在你落魄之际选择友情,做你振作精神的依靠?我肯定地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今天是,以后也是。听闻他要准备出书,我赶紧写下一些感悟,虽有林林总总的故事没有写,但上述足以表达我的心声:交友不在多在于精,识人不计貌在于德。此生,我有光福这样一位知心朋友,何憾?我得光福这样一位真心朋友,可喜!衷心祝愿他再续辉煌,写出更多精美的作品奉献给读者。
●作者简介●
吴微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副秘书长,成都市作协、金牛区作协和成华区作协会员,曾任四川省文联《文艺报》副刊主编,现为微刊《船波文艺》《在场微散文》《大洋文艺》文学平台编辑,有作品见诸报刊;出版有《奔向墨脱的灵*》散文集。
投稿须知投稿者须